要用市場化手段應對減持潮【有機玻璃制品亞克力加工廠】
分析稱,監管層可能會出臺一些政策來對沖解禁帶來的壓力,如鼓勵銀行為質押股權的大股東提供更多資金以緩解其融資壓力,進而降低減持套現的需求;或者鼓勵國有資本增持股份等(2015年12月30日新浪財經)。
中國證監會7月頒布的大股東減持禁令將在1月8日到期。從目前形勢看,延期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經過管理層、國家隊注入大量流動性救市后,官方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股市已經穩定下來。從市場看,股指滬綜指一直維持在3500點上方,基本處于平穩狀態。同時,對券商自營賣出的限制既然已經取消,對股東減持的限制也會取消。
最主要的是應該盡快恢復資本市場的所有功能,應該讓市場機制完全徹底發揮作用,扭曲市場的行政手段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股災對市場投資者傷害很大,而傷害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是行政權力手段對股市的嚴重扭曲與控制。而且從公平交易的角度來看,也沒必要延期。市場的自主選擇是最公平、最鐵面無私的。
不可否認,解禁令終結后,釋放出來的解禁股對市場的沖擊較大。因為這次解禁規模較大。據測算,持股規模合計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的個人大股東有動力減持,這會對市場構成流動性風險。中金在12月28日的報告中指出,1月份來自股東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規模測算為1.1萬億左右。實際減持規模方面,1月份潛在凈減持壓力或超過1500億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一季度的凈減持壓力在3500億元左右,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1.6%。【有機玻璃制品亞克力加工廠】
盡管如此,應對解禁減持潮再也不能采取行政權力手段了。比如:限制每月減持的額度,鼓勵國有資本增持股份,鼓勵銀行為質押股權的大股東提供更多資金等都是不可取的,起碼應該由銀行、國資等自主自由選擇,行政權力手段不應該插手。
解禁股減持、新股發行注冊制都是股市供給端的事情,都將增大市場供應量,對市場的沖擊或不小。但是,作為成熟股票市場應該經受住各種沖擊包括金融危機的沖擊。一定要把這種沖擊看作市場固有的、不可避免的、經常性發生的東西。千萬不可越俎代庖,替市場做主啊。
監管層需要做的是不斷及時給投資者提示風險,比如即將到期的減持潮,就應該告訴投資者諸如:前期漲幅較大的電信、傳媒、科技及新能源車概念股將承壓,券商以及創業板一些被嚴重炒作的股票在這次減持潮中或風險較高等。保持上市公司等信披的真實性,嚴厲打擊各種操作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給中小投資者提示風險,應該成為監管層的核心主要任務。剩下的就完全放給市場吧。
在這里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明年一季度市場不景氣風險很大。從宏觀角度看,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樂觀,而且風險在增大。對股市沒有宏觀面支撐。從市場本身看,一季度解禁股到期、新股發行注冊制預期增大、各項扭曲市場的干預措施將全部退出完結,對市場的影響和沖擊非常之大。投資者一定要注意風險。